孟子 (書)
《孟子》者,戰國大儒孟子之著述也。《史記》載云:「孟軻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以此知是書為孟子晚年知其道不能行,退隱歸鄉,親為著述,以俟後賢而成也。漢初一起諸子,雖文帝時嘗列于「記傳博士」,然終西漢亦甚微。劉向《七略》亦列《孟子》于「諸子略」。後漢中興,有趙歧者,好經學,為作《孟子章句》,是始有注疏之文。隋、唐偶有傳習,然皆以《孟子》為子書。五代後蜀刻制石經,始列《孟子》于「經」類。迨至宋代,理學勃興,承韓愈之緒,理學諸子皆重《孟子》,而朝廷使用孟子于科舉之制,而孫奭者,依趙住作《孟子疏》。南宋朱子作《四書章句集注》,以《孟子》為其一,列于「四書」之末,至于明、清,悉重「四書」,超于「五經」,而孟子大盛,為世之學者不得不習傳之書也,雖村童市井,亦曾誦讀。清焦循著《孟子正義》,甚詳譫。近世以來,注《孟子》者,以楊伯峻書為首。
《孟子》之文,汪洋恣肆,雄辯滔滔。以語錄之體,駁難之文,辟異端,倡仁政,行王道。孟子書中,泛愛人,重仁義,誅暴虐之文往往而見。讀之,則「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誦之,則浩然之氣充溢滿身,大丈夫之志油然而起。故趙歧謂之:「五經之管轄,六藝之喉矜。」
篇次
《孟子》之篇題,仿于《論語》,以開首二三字為題,非涉文義也。今錄之于下,以本篇之名句警言附之。
- 梁惠王上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仁者無敵。
-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 緣木求魚
- 梁惠王下
-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 公孫丑上
-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公孫丑下
-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滕文公上
-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 滕文公下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離婁上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員。
-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離婁下
-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 萬章上
- 萬章下
- 告子上
-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 告子下
-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 盡心上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
- 盡心下
-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他典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孟子 |
儒家經典 | |
---|---|
六經 | |
詩經 | 尚書 | 易經 | 儀禮 | 樂經 | 春秋 | |
四書 | |
大學 | 論語 | 孟子 | 中庸 | |
十三經 | |
詩經 | 尚書 | 周禮 | 儀禮 | 禮記 | 周易 | 左傳 | 公羊傳 | 穀梁傳 | 論語 | 爾雅 | 孝經 | 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