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毛主義
馬學 |
---|
 |
著作 |
---|
| 《一八四四年政治與經濟學手稿》
《關於費爾巴哈之提綱》
《德意志意識形態》
《共產黨宣言》
《路易·波拿巴之霧月十八日》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
《政治經濟學批判》
《資本論》
《自然辯證法》 |
|
|
---|
哲學 |
---|
|
辯證邏輯 · 科學社會主義
辯證唯質論 · 質功持世論
食貨定世論 · 歷史定世論
馬學方法論 · 自然哲學
辟馬
|
|
|
---|
|
---|
|
---|
流派 |
---|
|
民主社會主義 · 歐洲共產主義
馬式女權主義 · 法蘭克福學派
馬克思主義 · 列寧主義 · 毛澤東主義
異見主義 · 馬式工具主義 · 工業黨
托洛茨基主義 · 馬克思列寧主義
馬列毛主義 · 盧森堡主義 · 新馬克思主義
西式馬克思主義 · 社會民主主義 · 馬式結構主義
斯大林主義 · 霍查主義 · 鐵托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
|
---|
|
---|
共產主義研論 |
毛澤東思想 |
---|
 |
主義 |
---|
|
新民主主義
人民民主專政
群眾路線
統一戰線
革命根地
人民戰爭
批評與自我批評
彼我之矛盾與民眾內部之矛盾
勞工治政之賡續革命
群眾治政
三分世界
行資黨人
黨內資產階級
|
|
|
---|
著作 |
---|
|
《中國社會各階級之分析》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論持久戰》
《矛盾論》
《實踐論》
《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於延安文藝座談會之發言》
《論十大關係》
《論正確處理民眾內部之矛盾》
《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註與談話》
《毛主席重要指示》
《歷史性八文件》
|
|
|
---|
名人 |
---|
|
毛澤東 · 陳伯達 · 張春橋
姚文元· 江青 · 林彪
華國鋒 · 桑穆加他桑
阿克拉姆·亞裡 · 阿維馬埃尔·古斯曼
易卜拉欣·凱帕卡亞 · 查魯·馬宗達
賈納帕蒂 · 斯拉吉·斯卡德爾
皮埃·繆裡勒 · 休伊·牛頓
普拉昌達 · 莫漢·拜迪亞
何塞·馬利亞·西松 · 鮑勃·阿瓦基安
毛澤東 · 胡志明 · 金日成
夏爾·貝特蘭
|
|
|
---|
歷史 |
---|
|
第二次國內革命 · 抗日戰爭
第三次國內革命
思想改造運動 · 延安整風運動
中蘇論戰 · 四清運動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秘魯革命 · 印度那薩爾起義
菲律賓共產主義革命
土耳其毛澤東主義革命 · 阿莫勒起義
|
|
|
---|
萬國群制 |
---|
|
革命國際主義運動
馬列主義政黨與組織萬國會議
南亞毛主義政黨與組織協調委員會
|
|
|
---|
|
---|
毛主義研論 |
馬列毛主義者,馬克思主義之一派也。
夫二十稘,中土國門洞開,瞠乎列國,而其群品,非資本主義,非封建,亦非列國屬地。勞工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地主、農民為主體,貨郎、買辦、官僚、藩鎮並而構之。若此境遇,毛澤東之互辯法,楷定於此。而馬克思言及英國、法國之境遇,曠絕而言「首要矛盾」者,其以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牴牾相抗,蓋本則也。而至社會主義革命見,此等本則通而可用也。」若夫毛澤東,其以馬克思主義分論法,執認今之要務,蓋尋要義定而分之也。然其以為「實踐為首、理性悉其派生」[一]之論點,見於其所為,其互駁也。若二十世紀上半葉之馬克思主義者,以其退讓於民族主義、民族資產階級之行為,云其「主退讓黨人」、「投機取巧者」也。然二十世紀中葉之馬克思主義者,以其無產階級繼續革命之法、特重階級鬥爭之觀點,云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之最激進者也。
毛澤東以為,農民戮民可為革命之主體,代以未及格之中國無產階級。此等理路,或曰諒信「人之底質力量」,今人詬之以「惟意志論」,其融串其社會主義建設之思想,獨見於「文化大革命」理論之中。
若夫其創首創者,「群眾路線」是也。此蘇聯未曾及也。其言:
⋯⋯其云勞工所享之諸權,未曾言勞工率典治國、司理廠肆、控摶文化教育之權也。而此等權利,蓋社會主義之勞工理當之權也。若夫無此權利,則工作權、肄業權、憩息權無從言也。
夫社會主義民主,首當其衝者,蓋勞工有無對治敵對勢力之權利也。報紙、雜誌、廣播、電影諸傳媒,當軸者孰邪?發起議論者孰邪?此等悉皆權利之問題。...總而言之,勞工率典治國,管治上層建築,此必須之策。人民之權利,吾等不可以為有數者平天下,無數者管制於有數者之下,享諸勞動之權利也。[二]
至於科學文化,其理聲拒「專家治國」之說,而以「群眾治國」、「群眾科學」為基策。而至極者,「科學種田」是也。
⋯⋯夫群眾科學者,蓋以群眾組織為基,而為科學研究及技術維新。其源於抗戰時「科學普屬運動」,猶言科學技術侍於人民,群眾掌司科學。及至五十年代,其可見於漢字及排字法之革新、防治血吸蟲病、赤腳醫生制度、電子工業及運籌學之群眾運動、農村氣象學調查、地震群防、化石文物之發見。
⋯⋯一眾少女有為「科學小組」,以豬糞施肥精耕土地,以為「科學種田」。維此緣由,非以為技術精進,亦非生態之法,而以為此理傾覆「女性不精農桑」之舊法。可言之,中國之「科學種田」蓋激進之民羣維新之工具也。[三]
而言及教育,其言「教育革命」也。夫教育者,階級再生之器具也。以舊法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分數蓋頭等事」,其必生若「尖子班」、「重點中學」諸物。而教育革命所為者,一言蔽之「不為分數之奴隸,欲為學習之主人」。舊法言「學生圍著老師轉」,新法言「老師圍著學生轉」。
與毛澤東思想之異同
馬列毛主義云其馬列主義之進階,類列寧主義之於馬克思主義也;若毛澤東思想,蓋馬列主義施用於中國者也。今黨謂毛澤東思想也。
馬列毛主義普適寰宇;毛澤東思想限於中華。
馬列毛主義含攝文革理論,沿緣至今;毛澤東思想封限於文革之前。[四]
據
- ↑ 實踐論
- ↑ 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閱讀筆記 毛澤東
- ↑ 《紅色革命與綠色革命:社會主義中國的科學種田》
- ↑ 《馬列毛基本教程》 - 存於2019-03-21自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