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乌伦贝克
乔治·乌伦贝克 George Uhlenbeck | |
---|---|
![]() | |
出生 | (1900-12-06)1900年12月6日 雅加達 |
逝世 | 1988年10月31日(1988歲—10—31)(87歲)![]() |
居住地 | ![]() ![]() |
公民权 | ![]() ![]() |
母校 | 萊登大學 |
知名于 | 电子自旋 OU过程 |
奖项 | 奧斯特獎章 (1955) 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1964) 勞倫茲獎章 (1970)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77) 沃爾夫物理獎 (1979)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物理学家 |
机构 | 哥倫比亞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密西根大學 洛克斐勒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 |
博士導師 | 保罗·埃伦费斯特 |
博士生 | Max Dresden Ronald Forrest Fox Boris Kahn Emil Konopinski Harold Hwa-Ling Szu |
施影响于 | Walter S. Huxford |
乔治·尤金·乌伦贝克(荷蘭語:George Eugene Uhlenbeck,1900年12月6日—1988年10月31日),荷兰出生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在1925年9月中旬,他和塞缪尔·古德斯米特合作,发现了电子的自旋。
1947年至1966年間,乔治·乌伦贝克數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 中国近代女物理学家王承书是乌伦贝克的学生。
外部链接
- K. van Berkel, Uhlenbeck, George Eugène (1900–198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Biografisch Woordenboek van Nederland.
- 約翰·J·奧康納; 埃德蒙·F·羅伯遜, Uhlenbeck, MacTutor数学史档案 (英语)
- S.A. Goudsmit.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ctron sp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hlenbeck's math genea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國物理學會会长 | |
---|---|
1899年–1925年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
1976年–2000年 |
|
2001年–2025年 |
|
沃尔夫物理奖得主 |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洛伦兹奖章获得者 | |
---|---|
1926年-1950年 | |
1951年-1975年 | |
1976年-2000年 |
|
2001年-2025年 | |
奥斯特奖章获得者 |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马克斯·普朗克奖章获得者 |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