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卿
九卿是秦汉时期的中央政府九个主要的官职,通常也以此来表示整个朝廷。分别是:奉常(汉景帝改太常)、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祿勳,东汉时复旧)、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汉改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汉武帝时改大司农)、少府。
魏晋起,九卿职任转轻,政务转由尚书台诸曹办理。梁武帝在天監七年(508年)改置十二卿[1]:
- 春卿:太常卿、宗正卿、司農卿
- 夏卿:太府卿、少府卿、太僕卿
- 秋卿:衛尉卿、廷尉卿、大匠卿
- 冬卿:光祿卿、鴻臚卿、太舟卿
南朝陳基本沿襲梁制,隋朝恢復九卿制度。隋唐五代迄于宋,九卿基本上为迁转之官,位秩很高但没有实际职务。唯宗正一职迄清而不废。
明朝,以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为“大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上林苑卿、尚宝司卿为“小九卿”。
清朝,九卿泛指六部尚书之外的独立官署的长官,但没有明确的范围;另称宗人府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府尹、左右春坊庶子为“小九卿”。《日下旧闻考·官署》:“其同班序产,翰林七品有小九卿六品之上,宫坊六品在小九卿五品之上,宫坊五品在大九卿五品之上,讲读学士在大九卿四品之上。”
九卿(寺)之演变
(周官) | 秦 | 前漢 | 後漢 | 魏 | 晋 | 隋(煬帝) | 唐(玄宗) | 宋 | 元 | 明 | 清 | 主要職務 |
---|---|---|---|---|---|---|---|---|---|---|---|---|
(大宗伯) | 奉常 | 太常 | 太常 | 太常 | 太常 | 太常寺卿 | 太常寺卿 | 太常寺卿 | 太常寺卿 | 太常寺卿 | 太常寺卿、(禮部尚書、內務府掌儀司) | 宗廟、礼式、祭祀。 |
(膳夫) | 郎中令 | 光祿勳 | 光祿勳 | 光祿勳 | 光祿勳 | 光禄寺卿 | 光禄寺卿 | 光禄寺卿 | 光禄寺卿 | 光禄寺卿 | 光禄寺卿、(內務府都虞司、御茶膳房) | 宮殿之内務。 |
衛尉 | 衛尉 | 衛尉 | 衛尉 | 衛尉 | 衛尉寺卿 | 衛尉寺卿 | 衛尉寺卿 | 衛尉寺卿 | (錦衣衛) | (侍衛處、鑾儀衛、前鋒營、護軍營) | 宮庭之警衛。 | |
(太僕) | 太僕 | 太僕 | 太僕 | 太僕 | 太僕 | 太僕寺卿 | 太僕寺卿 | 太僕寺卿 | 太僕寺卿 | 太僕寺卿 | 太僕寺卿、(上駟院、武備院) | 車馬、御行之行列。 |
(大理) | 廷尉(大理) | 廷尉(大理) | 廷尉 | 廷尉 | 廷尉 | 大理寺卿 | 大理寺卿 | 大理寺卿 | 大理寺卿 | 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都察院) | 大理寺卿、(刑部尚書、都察院、步軍統領衙門、內務府慎刑司) | 刑罰、典獄。 |
(大行人) | 典客 | 大鴻臚 (典属国) |
大鴻臚 | 大鴻臚 | 大鴻臚 | 鴻臚寺卿 | 鴻臚寺卿 | 鴻臚寺卿 | 宣政院使 | 鴻臚寺卿 | 鴻臚寺卿、(禮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內務府) | 賓客之接待、官方儀式。 |
(小宗伯) | 宗正 | 宗正 | 宗正 | 宗正 | 宗正 | 宗正寺卿 | 宗正寺卿 | 宗正寺卿 | 大宗正 | 宗人令 | 宗令 | 皇族宗亲。 |
治粟內史 | 大司農 | 大司農 | 大司農 | 大司農 | 司農寺卿 | 司農寺卿 | 司農寺卿 | 大司農 | (戶部尚書) | (戶部尚書、內務府廣儲司、會計司、倉場侍郎) | 貨幣、穀物管理。 | |
(宮正) (宮伯) (内宰) |
少府 | 少府 | 少府卿 | 少府 | 少府 | 太府寺卿 | 太府寺卿 | 太府寺卿 | 太府寺卿 | (十二監) | (內務府營造司、奉宸苑) | 飲食、器物、院庭園芸。 |
参见
参考资料
- ^ 《隋書 卷二十六 志第二十一》
九卿九寺 | |
九卿: | |
---|---|
九寺: | |
注:#者为明清五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