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權
何宗權(越南语:Hà Tông Quyền/何宗權,1798年—1839年),因避紹治帝諱,阮朝書籍多作何權,字巽甫(越南语:Tốn Phủ/巽甫),別號巽齋(越南语:Tốn Trai/巽齋)、海翁(越南语:Hải Ông/海翁),阮朝初期大臣、詩人,阮初封芳澤侯。
身世
何宗權祖籍乂安,遠祖何公程是後黎朝光順七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父親何宗桐是後黎朝鄉貢。
生平
何宗權是河內省應和府青威縣葛洞社(今屬河內市青威縣金安社)人,西山朝景盛六年(1798年)出生。年輕時候曾拜范貴適、裴輝璧為師,與阮文超、吳世榮、武宗璠為同學。明命二年(1821年),參加山南場鄉試,考中舉人第二名[1]。次年(1822年)參加會試,為壬午科同進士出身[2][3]。歷任新平知府、廣治營參辦、補太常寺少卿署工部僉事、禮部右侍郎等職。在禮部任職期間,廣治㟐嶸州頭目阿滇告起事反叛,何宗權以在廣治任職期間防範不周為由,自請前往鎮壓叛亂。回朝後即病倒,獲得明命帝慰勞。不久改任辦內閣事務,為皇帝草擬敕諭,受到皇帝稱讚。
明命十二年(1831年),何宗權因事獲罪,派遣出洋如西效力,造訪南洋等地(印度尼西亞),期間著有《洋夢集》,記載他去南洋時的經歷。明命十三年(1832年),何宗權起復為翰林院檢討,充內閣行走,後升侍讀學士,充辦閣務。當時嘉定城總鎮黎文悅剛剛去世,何宗權和阮知方、黃炯等人奏稱黎文悅圖謀不軌,最終使明命帝下令鏟平了黎文悅墓。明命十四年(1833年),調任工部右侍郎,仍充辦閣務。明命十六年(1835年),升吏部左參知,充機密院大臣,後又兼辦工部事務。
明命二十年(1839年),何宗權因病去世,壽四十二歲,追贈吏部尚書。
文學
何宗權也是一位詩人,為墨雲詩社人物之一,著作頗豐,計有《巽齋學詠》、《洋夢集》、《柳堂文集》、《巽甫詩集》、《登龍表訣》、《會題翹詩》,后人輯有《葛洞何進士詩集》、《葛洞何巽齋先生詩集》。
家庭
何宗權去世時,其母尚在,明命帝責令有司每月供給錢糧,贍養何宗權老母。何宗權有一子何元椿,蔭授吏部主事。
注釋
參考文獻
明命三年(1822年)壬午科庭試正榜 |
---|
第二甲 勅賜進士出身 共1名 | 阮 懿 |
---|
第三甲 勅賜同進士出身 共7名 | 黎宗珖 - 潘有性 - 何宗權 - 丁文璞 - 武德奎 - 潘伯達 - 陳黎傚 |
---|
|
明命二年(1821年)辛巳恩科鄉貢(132名) |
---|
直隸場提調黎伯品、監試 丁阮翻;乂安場提調黃隆煥、監試陳利貞 清華場提調黃金煥、監試黃文權;昇隆場提調裴德緡、監試阮循理 山南場提調武德通、監試 丁阮翻;嘉定場提調阮春淑、監試武輝達 |
直隸場(25名) | 裴文理 · 范有儀 · 申文㦏 · 范文善 · 阮國驩 · 馮義方 · 吳伯俊 · 黎文禮 · 陳文留 · 黎文禧 · 阮有黃 · 曹光麗 · 黃公烜 · 杜文愈 · 裴玉振 · 阮文山 · 阮廷賓 · 黃文銘 · 阮文統 · 阮承講 · 潘世振 · 阮有嘉 · 潘有義 · 楊 瓊 · 何叔張 |
---|
乂安場(15名) | 潘有性 · 杜 敏 · 朱名憲 · 丁文璞 · 潘文彪 · 阮世併 · 潘 舉 · 阮明德 · 阮弼亮 · 阮中孚 · 陳輝樸 · 胡仕暹 · 阮仲瑢 · 魏克循 · 阮居體 |
---|
清華場(19名) | 黃仕光 · 范春碧 · 汝伯仕 · 阮春韶 · 裴陳璮 · 阮 保 · 范 溥 · 韶元耀 · 武德用 · 范曰高 · 鄧金鑑 · 黎 保 · 黃仕基 · 裴名琦 · 阮仲溫 · 裴黎藝 · 黎輝奠 · 裴國楨 · 阮 值 |
---|
昇隆場(23名) | 黎維楨 · 黎 佑 · 阮輝曄 · 阮登䧓 · 黃愈光 · 范世譜 · 杜高邁 · 武 栐 · 吳輝璿 · 阮國錦 · 阮輝炤 · 阮國清 · 李文捋 · 武廷煥 · 段世澤 · 范光位 · 馮文憑 · 范嘉琳 · 阮士滚 · 陶廷儼 · 楊德宏 · 楊春霑 · 吳 憲 |
---|
山南場(34名) | 阮文衍 · 何宗權 · 張 滿 · 范廷擢 · 楊伯恭 · 劉 曜 · 劉 昕 · 黎 珖 · 武德奎 · 鄧文全 · 阮廷瑤 · 黎丹桂 · 黎 禮 · 黃貴國 · 阮輝照 · 范春檢 · 阮 懿 · 阮春昶 · 枚克敬 · 武貴德 · 黎 侃 · 范廷瀼 · 范 㺱 · 陳文奄 · 范洪祚 · 黎惟侍 · 阮伯貺 · 武登楊 · 阮世緒 · 武功儒 · 張 瑱 · 吳為翼 · 陳黎瑍 · 武德歲 |
---|
嘉定場(16名) | 阮文琦 · 裴元壽 · 武公閑 · 阮克諧 · 張 璞 · 尊壽德 · 段謙光 · 宋德興 · 鄭光卿 · 阮永貞 · 范 濬 · 張文琬 · 黎伯騰 · 胡文義 · 范玉瑩 · 黎德彥 |
---|
加粗者為該場解元,斜體者為被黜落的鄉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