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障碍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
仅供参考,並
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分离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台湾作解离症),是一类精神障碍。身份、记忆或意识的整体性扰乱。患有解离性障碍的患者缺乏对自我感(selfhood)的辨别和控制,其在时间和地点上缺乏自我在各个方面的一致性以及认同感的连续性[1] 。
根据《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解离性障碍主要分为四类:
- 人格解体障碍 (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
- 解离性失忆症 (Dissociative amnesia)
- 解离性漫游症 (Dissociative fugue)
- 解離性身份疾患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
参考文献
|
---|
|
神经发育障碍 | |
---|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 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 | |
---|
紧张症 |
- 6A40 与其他精神障碍有关的紧张症
- 6A41 物质或药物所致的紧张症
|
---|
心境障碍 |
- 6A80 心境障碍中,心境障碍发作的症状和病程表现
- 物质所致心境障碍
|
---|
焦虑及恐惧相关障碍 | |
---|
强迫及相关障碍 | |
---|
应激相关障碍 | |
---|
分离性障碍 | |
---|
喂食及进食障碍 | |
---|
排泄障碍 | |
---|
躯体痛苦和躯体体验障碍 | |
---|
物质使用和成瘾行为 所致障碍 | 物质分类 | |
---|
物质使用所致障碍 |
- .0 精神活性物质单次有害性使用
- .1 精神活性物质有害使用模式
- .2 物质依赖
- .3 物质中毒
- .4 物质戒断
|
---|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 .5 致谵妄
- .6 致精神病性障碍
- .70 致心境障碍
- .71 致焦虑障碍
- .72 致强迫及相关障碍
- .73 致冲动控制障碍
|
---|
|
---|
冲动控制障碍 | |
---|
破坏性行为或去社会障碍 | |
---|
人格障碍及相关人格特质 |
- 6D10 人格障碍
- 6D11 突出的人格特质或模式
- .0 负性情感
- .1 去依恋
- .2 去社会
- .3 脱抑制
- .4 强迫
- .5 边缘型模式
|
---|
性欲倒错障碍 | |
---|
做作障碍 | |
---|
神经认知障碍 | 痴呆 |
- 6D80 阿尔茨海默病所致
- 6D81 脑血管疾病所致
- 6D82 路易体病所致
- 6D83 额颞叶痴呆
- 6D84 精神活性物质(包括药物)所致
- 6D8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所致
- 6D86 痴呆引起的行为或精神紊乱
|
---|
|
---|
中国大陆译名参考王振、黄晶晶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ICD-11 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临床描述与诊断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