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雲南魚屬
副云南鱼属
|
|
西屯副雲南魚
|
科学分类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盾皮鱼纲 Placodermi
|
目:
|
胴甲鱼目 Antiarchi
|
科:
|
†云南鱼科 Yunnanolepididae
|
属:
|
†副云南鱼属 Parayunnanolepis
|
模式種
|
西屯副雲南魚 Parayunnanolepis xitunensis
|
副雲南魚屬(學名:Parayunnanolepis),為盾皮魚綱下的一属魚類,西屯副雲南魚全長僅6厘米左右,化石發現於中國雲南的曲靖[1]。
發現與研究
副雲南魚的名字來自於發現地點(模氏種名來自於化石的地層西屯組),首批化石標本發現於1987年的翠峰山,分為三件[1]:
- IVPP V 11679.1:正模標本,一件頭部、軀體與尾部自然連接在一起的完整化石標本。
- IVPP V 11679.2:一件軀甲自然連接在一起的左胸鰭甲。
- IVPP V 11679.3:保存於IVPP V 11679.2標本上的左前背側片。
副雲南魚的體型小。眶窗大,體甲前後高度相同,背突和中背棘均發育。半月片(semilunar plate)呈三角形且特大。中腹片(median ventral plate)較小。背鰭只有一個。尾部細長,側扁,末端稍尖,比被覆蓋骨甲的頭、軀甲部分長。背稜鱗發育。無尾鰭葉。胸鰭甲末端止於軀甲後緣之前。鰭甲由五個縱列鰭片組成。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
|
|
---|
棘胸魚目(並系群) | | 古棘甲魚科(並系群) |
- Arabosteus
- Dobrowlania
- Kimaspis
- 科雷馬魚屬
- Kosoraspis
- 古棘甲魚屬
- Radotina
- 雷蒙魚屬
|
---|
韋賈斯珀魚科? | |
---|
|
---|
胴甲魚目 | |
---|
萊因鮫目 |
- Asterosteus
- 玻利維亞魚屬
- 格明登魚屬
- Jagorina
- Nefudina
- 俄亥俄魚屬
|
---|
瓣甲魚目 | | 擬瓣魚科 | |
---|
大瓣魚科 |
- Ellopetalichthys
- Epipetalichthys
- 月甲魚屬
- 大瓣魚屬
- 南瓣魚屬
- Shearsbyaspis
- Tongdzuylepis
- Wijdeaspis
|
---|
|
---|
褶齒魚目 |
- Austroptyctodus
- Campbellodus
- Chelyophorus
- 小梳尾魚屬
- Denisonodus
- Destnoporella
- Eczematolepis
- Goniosteus
- 母親魚屬
- Palaeomylus
- 褶齒魚屬
- Ptyctodus
- 鉤齒魚屬
- Rhynchodus
|
|
---|
節甲魚目 | |
---|
其他 |
- 布林達貝拉魚屬
- 初始全頜魚屬
- Minjinia
- 偽瓣魚屬
- 麒麟魚屬
- 志留魚屬
- 史天秀魚屬
- 秀山魚屬
|
---|
| |
|
|
---|
胴 甲 魚 目 | | 中華魚科 |
- 瑤山魚屬
- 格倫費爾魚屬
- 中華魚屬
- 文建魚屬
- 西冲魚屬
|
---|
雲南魚類 | |
---|
真胴甲魚類 | 星鱗魚亞目 |
- Asperaspis
- 星鱗魚屬
- Byssacanthus
- Gerdalepis
- Grossaspis
- 湖南魚屬
- 吉爾吉斯魚屬?
- Pambulaspis
- 胴甲魚屬
- 槳鱗魚屬
- Sherbonaspis
- 覆鱗魚屬
|
---|
溝鱗魚亞目 |
- 滇魚屬
- 吉爾吉斯魚屬?
- 鹿泉魚屬
- Nawagiaspis
- Tenizolepis
| 溝鱗魚科 |
- 溝鱗魚屬
- Briagalepis
- Grossilepis
- Monarolepis
- 長溝鱗魚屬
|
---|
江西魚科 | |
---|
小肢魚科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