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奇譚與童軍活動
1916年起,童軍活動計畫採用了魯德亞德·吉卜林所著《叢林奇譚》當中的主題。
阿克拉
在幼童軍團當中,阿克拉(Akela)代表了智慧、權威與領袖的象徵。阿克拉可以代稱童軍的任何服務員。阿克拉可以是一位在童軍活動中指導的幼童軍團長、小隊服務員、父母或教師。在小隊集會當中,小隊服務員就是阿克拉。在團集會中,阿克拉就是幼童軍團長。在家中,這個名稱就指代為父母[1]。童軍活動創辦人羅伯特·貝登堡採用了魯德亞德·吉卜林所著《叢林奇譚》,作為童軍活動中最年輕成員的象徵與寓意架構[2]。諸多故事被當作來源,放入幼童軍階段的故事,包含了討論與活動計畫時使用的「會議石」,以及增進歸屬感與團隊精神的「幼童軍吼聲」[3]。
許多幼童軍團使用了稱為「幼童軍規律」,作為幼童軍意義的展現,以及體現了幼童軍團與阿克拉之間的關係:
- 幼童軍要跟隨阿克拉。
- 幼童軍要幫助幼童軍團行動。
- 幼童軍團幫助幼童軍成長。
- 幼童軍要行善事[1]。
魯德亞德·吉卜林所採用的「阿克拉」名稱來自於印度語,意義為「孤獨」。
參考文獻
|
---|
運動 | |
---|
階段 | |
---|
先驅 | |
---|
地點 | |
---|
國際組織 | |
---|
其他 |
- Ging Gang Goolie
- 國際童軍收藏家總會
- 最早成立的童軍團列表
- 戶外教育
- 童軍活動與宗教
- 童軍握手禮
- 童軍精神
- 《哈克尼童軍歌曲讀本》
- 世界童軍徽
- 世界羅浮童軍大會
|
---|
|
|
---|
書藉 |
- 《叢林奇譚》(1894)
- 《叢林奇譚續篇》(1895)
- 《毛克利故事集》(1933)
|
---|
毛克利故事集 |
- 〈毛克利的兄弟〉
- 〈卡亞的狩獵〉
- 〈老虎!老虎!〉
- 〈讓叢林進來吧〉
- 〈紅狗〉
|
---|
其他故事 | |
---|
角色 |
- 毛克利
- 巴魯
- 巴希拉
- 阿基拉
- 拉克莎
- 卡奥
- 哈蒂
- 謝利·可汗
- 班達洛格
- 路易王
|
---|
迪士尼系列 | 電影 | |
---|
電視 |
- 《航空小英雄》(1990–91)
- 《叢林拍檔》(1996–1998)
|
---|
音樂 | 原聲帶 |
- 《森林王子》(1967)
- 《與森林共舞》(2016)
|
---|
歌曲 |
- 〈Colonel Hathi's March〉
- 〈The Bare Necessities〉
- 〈I Wan'na Be like You〉
- 〈Trust in Me〉
- 〈That's What Friends Are For〉
- 〈My Own Home〉
|
---|
|
---|
遊戲 |
- 《森林王子》(1993)
- 《森林王子:音樂舞會》(2000)
|
---|
其他 |
- The Jungle Book: Alive with Magic
- 哈蒂上校比薩前哨站
|
---|
|
---|
其他改編作品 | 真人電影 |
- 《象童》(1937)
- 《叢林之書》(1942)
- 《森林小王子》(1997)
- 《森林之子毛克利》(2018)
|
---|
動畫電影 | |
---|
電視 |
- 《毛克利的兄弟》(1976)
- 《森林王子 少年毛克利》(1989–90)
- 《Mowgli: The New Adventures of the Jungle Book》(1998)
- 《叢林之書》(2010–2020)
|
---|
其他 |
- 《The Third Jungle Book》(1992)
- 《A dzsungel könyve》
- 《Djungelboken》
|
---|
|
---|
相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