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司業
司業,又名國子司業,中國古代官職,即國子監的副校長。
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首次設立国子学﹐置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隋文帝大業三年(607年)始置司業一職,取《禮記》“乐正司业”之义,谓之主管世子学业教育。[1]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员额一人。唐朝貞觀六年復設司業,员额二人,从四品下。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名少司成,咸亨元年(670年)恢复旧稱。北宋初年承五代后周之制﹐设立国子监﹐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配置司業一人,正六品。金朝配額一人,升为正五品。元朝配額二人,仍为正五品。明朝配額一人,改为正六品。
清朝
清朝,配置於朝廷之輔助部門,名額共三人,满、蒙、汉各一人。品等為正六品,主要從事教學考試官學等事務。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并归学部。清亡之後,該官職永遠廢除。
注釋
- ^ 《禮記·文王世子》:“樂正司業,父師司成。”鄭玄注:“司,主也。”孔穎達疏:“司是職司,故為主。謂樂正主太子《詩》、《書》之業。”
參考文獻
- 孫文良,《中國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
|
---|
|
|
|
---|
| 南京宗人府 | |
---|
南京六部 | |
---|
南京五寺 | 南京大理寺 | |
---|
南京太常寺 | |
---|
南京光禄寺 | |
---|
南京太仆寺 (滁州) | |
---|
南京鸿胪寺 | |
---|
|
---|
南京都察院 | |
---|
南京通政使司 | |
---|
南京翰林院 | |
---|
南京国子监 | |
---|
南京钦天监 | |
---|
南京太医院 | |
---|
南京五軍都督府 | |
---|
|
|
|
---|
长史司 |
- 左右长史正五品
- 1典簿正九品
- 审理所
- 典膳所
- 奉祠所
- 典宝所
- 纪善所
- 良医所
- 典仪所
- 工正所
- 4→1伴读从九品
- *教授从九品
- (以上各所副官,嘉靖四十四年并革。)
|
---|
|
|
标注:*无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