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棒外交
1904年的諷刺畫。模仿格列佛遊記。 巨棒外交(英語:Big Stick Diplomacy或英語:Big Stick Policy)亦稱為棍棒外交、羅斯福主義(英語:Roosevelt Doctrine),是美國總統泰迪·羅斯福(老羅斯福)的外交政策。
概要
巨棒外交源自老羅斯福「温言在口,大棒在手,故而致远(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 you will go far)」的名言。
1823年以來,美國基於外交方針的門羅主義,積極介入西半球的事務。老羅斯福主張美國必須自行維持西半球的秩序,如果出現行為不軌的國家,美國有權進行軍事干預。美國依據此外交方針,以海軍為後盾,進行積極的外交政策,加深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相關條目
|
---|
雙邊關係 |
---|
亞洲 | |
---|
歐洲 | |
---|
非洲 | - 阿爾及利亞
- 安哥拉
- 貝南
- 波札那
- 布吉納法索
- 蒲隆地
- 喀麥隆
- 維德角
- 中非
- 查德
- 葛摩
- 剛果民主共和國
- 剛果共和國
- 吉布地
- 埃及
- 赤道幾內亞
- 厄利垂亞
- 衣索比亞
- 加彭
- 甘比亞
- 迦納
- 幾內亞
- 幾內亞比索
- 象牙海岸
- 肯亞
- 賴索托
- 賴比瑞亞
- 利比亞
- 馬達加斯加
- 馬拉威
- 馬利
- 茅利塔尼亞
- 模里西斯
- 摩洛哥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尼日
- 奈及利亞
- 盧安達
- 聖多美普林西比
- 塞內加爾
- 塞席爾
- 獅子山
- 索馬利亞
- 南非
- 南蘇丹
- 蘇丹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多哥
- 突尼西亞
- 烏干達
- 尚比亞
- 辛巴威
|
---|
北美洲 | 非加勒比海 | |
---|
加勒比海 | - 安地卡及巴布達
- 阿魯巴
- 巴哈馬
- 巴貝多
- 百慕達
- 開曼群島
- 古巴
- 多米尼克
- 多明尼加
- 格瑞那達
- 海地
- 牙買加
-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千里達及托巴哥
|
---|
|
---|
南美洲 | |
---|
大洋洲 | |
---|
不再存在的國家與屬地 | |
---|
|
| |
|
政策及術語 |
---|
總統政策 | |
---|
其他官員政策 | - 洛奇推論
- 史汀生主義
- 柯克帕特里克主義
- 溫伯格主義
- 鮑威爾主義
- 拉姆斯菲尔德主義
- 沃尔福威茨主義
|
---|
相關理論及名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