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大惨案
易卜拉欣大惨案是指1994年2月25日,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希伯伦一名手持自动步枪的犹太人巴鲁赫·戈尔茨坦在易卜拉清真寺内,向正在做礼拜的千余名巴勒斯坦穆斯林开枪扫射,当場射死29名巴勒斯坦人,射伤125人。而凶手巴鲁克·戈登斯坦在案发后被愤怒的巴勒斯坦人打死。还有26名巴勒斯坦人及2名以色列人在其后的骚乱中死亡,另有约300人受伤。
易卜拉欣大惨案發生後,以色列犹太人被禁止进入希伯伦的阿拉伯人社区。同時以色列當局要求住在希伯伦犹太人定居点附近的阿拉伯人離開當地。[1]
参见
参考文献
|
---|
|
|
时间线 |
---|
背景 | |
---|
1948年 –1970年 |
- 1948年 阿以战争
- 1948年–至今 突击队叛乱
- 1951年–1967年 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
- 1950年代–1960年代 以色列国防军的报复行动
- 1953年 凯比亚惨案
- 1956年 加西姆村惨案 / 汗尤尼斯惨案 / 拉法赫惨案
- 1967年 六日战争
- 1967年–1970年 消耗战争
|
---|
| 巴勒斯坦人暴乱 | |
---|
| 第一次大起义 | 1987年 –1991 /1993 /1994年 |
- 1988年 突尼斯突袭
- 1989年 405路公交车袭击案
- 1990年代 巴勒斯坦人自杀式袭击案
- 1994年 易卜拉欣惨案
|
---|
|
---|
第二次大起义 | 2000年 –2005年 |
- 巴勒斯坦人火箭弹袭击
- 巴勒斯坦人自杀式袭击案
- 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暗杀行动
- 2000年 十月事件
- 2001年 “圣托里尼”事件
- 2002年 “凯琳A号”事件 / “防御盾牌”行动 / 杰宁战斗 / 纳布卢斯战斗 / “坚定道路”行动
- 2003年 阿布·哈桑 / 艾因萨海布空袭
- 2004年 “彩虹”行动 / 拜特哈农突袭 / “赎罪日”行动
|
---|
|
---|
2006年 –2010年 |
- 2006年 “取货回家”行动
- 2008年 梅尔卡兹·哈拉夫 / 耶路撒冷推土机袭击事件
- 2010年 巴勒斯坦武装活动
|
---|
| | |
---|
|
|
外交努力 |
---|
时间线 | 1948年 –1991年 | |
---|
1990年代 | |
---|
2000年代 |
- 2000年 戴维营会议
- 2001年 塔巴协议
- 2002年 中東問題有關四方
- 2003年 和平路線圖
- 2005年 以色列撤离加沙
- 2005年 通行进出协定
- 2006年 阿拉伯和平倡议
- 2007年 安纳波利斯会议
- 2009年 《每日瑞典报》争议
|
---|
2010年代 |
- 2010年–2011年 直接谈判
- 2011年 巴勒斯坦文件
- 2013年 2013-14年巴以和平谈判
|
---|
|
---|
联合国斡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