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
朱慈炯(1632年—?),崇禎帝朱由檢第三子、母周皇后。崇禎十六年(1643年)封為定王,別名朱三太子。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流寇攻入京師,李自成封朱慈炯為定安公,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終,南明年間追封為定哀王。
身為一個失蹤的明朝皇室嫡系,他的綽號朱三太子更為有名,清兵入關以後,有關他起兵反清復明的謠言一直困擾著清初政府。
查繼佐《明書》(罪惟錄)言思宗第三子永王慈煥、第四子定王慈炯(一作慈燦),俱田貴妃出,不詳其所本。果如其言,則周皇后所生惟太子、懷隱王與二公主。朱慈煥未死甲申以前,則民間三太子之謎遂解。[1]
《罪惟錄》言,思宗成人三子。《啟禎宮詞》云,甲申之前,田貴妃疾篤,以皇子付懿安張皇后。張皇后下落亦成謎。
兄弟
- 悼帝(獻愍太子)朱慈烺
- 懷隱王朱慈烜
- 定哀王朱慈炯
- 永王朱慈炤
- 宣顯慈應悼靈王朱慈煥
- 悼懷王朱慈燦
- 悼良王
年號
夏完淳《南都雜志》記載甲申之變,北京傳出擁立定王朱慈炯為皇帝,年號「乾定」。[2]
- ^ 民间傳說朱三太子是指思宗第五子慈煥。
- ^ 梁玉繩《清白士集》卷十五〈元號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