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的一种,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小規模主動袭击的機動戰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才有实据。[1]在後來的春秋戰國也出現過,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相傳為黃帝風后撰寫的《握奇經》認為:“遊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結陳趨地,斷繞四經。”對游擊部隊的作戰行動,作了生動的描述。現代意義上的游擊戰一詞,在19世紀初期的半島戰爭中廣為流傳,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起義反對拿破崙帝國,並使用遊擊隊戰略與一支高級的軍隊作戰。

理論和原則

西班牙游擊隊抵抗拿破崙帝國入侵西班牙,於1808年在西班牙語首次使用游擊隊一詞
布爾游擊隊在第二次布爾戰爭
1808年
波蘭1944年華沙起義

實施游击战的原因

游擊戰必定是敵強我弱,敵方強大到我方不能用其他戰術戰法與之相對抗,或使用戰術戰法我方損失太大,大到我方無以為繼時才使用,正因為敵方強大,擁有大型部隊,所以游擊戰多是在弱方的國土上進行,也因弱方熟悉該區之地形,而有除火力跟人數上的優勢。

游擊戰的特性

游擊戰一般來說沒有標準的制服和武器,通常是以能自給自足的小單位如伍或班(排),利用地形作為掩護,在自己所熟悉的地形裡四處出擊,用少量部隊在一個點上創造局部優勢,也就是雖然你有一萬人我只有一千人,但我用時間可以慢慢消滅你的力量。總之就是零敲零打,讓敵人一開始不會損失很多,但這個數字會慢慢累積,直到敵人軍隊士氣崩潰、糧食不足時,再發動致命的總攻擊。

但是,游擊戰跟正規軍一樣需要彈藥跟糧食來作為後援持續作戰,背後如果沒有特定的國家或是團體長時間支援,裝備跟數量上的劣勢就會逐漸呈現,反游擊作戰的一個目的即在於阻礙試圖採取游擊戰的一方組織足以騷擾己方的攻勢,進而將游擊兵力有效縮減,增加對方發動攻擊的成本跟代價。

現代的游擊戰已不限於直接作戰,包括援助、保護受傷的己國士兵或飛行員,提供前項人員食物武器,在敵佔領區收集敵軍資訊,提供給特戰或情報人員,在佔領區明顯散佈繪製抗敵文宣及信息,對於占領者或投敵人員(叛徒或間諜)實施武裝綁架、暗殺、恐嚇行動,破壞癱瘓交通要點設施、補給武器儲藏所等。

戰略層面

游擊戰雖然不足以擊垮傳統部隊,卻可以製造軍事上的僵局,而這種僵局最終又會導致政治解決。幾乎在所有的例子裏,在以政治方式解決時,總是傳統部隊那一方吃虧。因為游擊作戰所需承受的人命與財產損失是在可忍受的範圍之內,但外來強權卻必須負擔極高數目的經濟開銷,隨著時間過去,將很難向他的人民交代,為何在損失那麼多人命之後依然不能解決衝突。[2]

戰術層面

游击战因兵力少而火力弱,很难独立定點地進行長時間作戰,必須有當地民眾提供物資、情報等資源,並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天時及地形並搭配陷阱,以機動力及隱蔽性主動出擊,遭遇強大敵人時化整為零,消耗敵人戰力、拖延敵人行動、誤導敵人方向,形成敵人心理上極大壓力才可能致勝。

历史战例

成功战例

失败战例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在日軍敵後的游擊戰

中國軍隊在日軍敵後的游擊戰給侵華日軍造成了相當的兵員損失,削弱了日軍「以戰養戰」搜刮淪陷區支撐前線的能力。根據日軍華北方面軍的資料,僅1939年華北日軍就有6,637人陣亡,16,758人受傷。而1940年華北日軍則有6,337人陣亡,13,200人受傷,應該全是游擊戰所造成的死傷[4]

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中,越共成員先用游擊戰的型態攻擊法國在越南的殖民地,獲得成果;在美軍大規模介入之後,美軍在早期因不熟識越南環境和越共軍隊的游擊戰戰略,造成傷亡,但是不是造成美方戰爭人員大量傷亡的原因,是媒體誇大北越游擊戰的成功,在南越軍隊和美軍中做成了心理作用,對戰果有一定影響。

阿富汗面对苏联入侵

阿富汗面对苏联入侵时所采用的游击战,讓蘇聯軍方吃不消,間接造成蘇聯的瓦解。

美國獨立戰爭

獨立戰爭期間,“一分鐘人”(Minutemen,又作瞬息民兵)在北美享有盛譽,它指的是反抗英軍、追求自治的武裝村民,他們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因為他們行動特別迅速,只要一聽到警報,在一分鐘內就能集合起來,立即投入戰鬥,在整個戰爭期間四處襲擾英軍,讓英國人吃盡了苦頭。[5]

歐洲抵抗運動

参考文献

  1. ^ Boot, Max. Invisible Armies: An Epic History of Guerrilla Warfare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Liveright. 2013: 10–11, 55. ISBN 978-0-87140-424-4. 
  2. ^ 許授南譯,《未來戰爭—傳統戰及游擊戰,Bevin Alexander, THE FUTUER OF WARFARE》,(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八十五年十月),頁一八九。(中文)
  3. ^ 孙伟. 《十送红军》的历史真相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4. ^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1111493000、北支那方面軍昭和16年度 粛正建設計畫 昭和16年2月26日~16年4月10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5. ^ 金點強,《美軍靠遊擊戰起家 “一分鐘人”神出鬼沒享盛譽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8-24.》,2007年03月16日 11:12。(中文)

外部链接

  • 唐仁俊,《美國參與越戰的回顧與省思》,台北:空軍學術月刊第五四0期,民國九十年十一月,頁30~40。(中文)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