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流星
火流星是與流星和隕石有關的一個術語。因此,使用這個術語的團體和單位,對於這個名詞的定義尚未完全達成共識。
對於火流星的描述,一個依據視星等的定義是亮度達到-14等或以上的火球[1]。另一個定義是任何可以撞擊形成大火山口的天體,而無須知道它的成分(例如,是否是一顆岩石或金屬的小行星,還是冰彗星)[2]。
bolide這個字源自希臘文的βολίς bolis,意思是「飛彈」[3]。
天文學
IAU尚未對火流星做正式的定義,一般認為這個字與“火球”是同義詞。然而,通常適用於視星等達到-14等或更亮的流星[1]。天文學家傾向於使用火流星來標示特別明亮的火球,特別是有爆炸的(有時稱為爆炸火球)。它也可以用在發出聲音的火球。
超級火流星
視星等達到-17等或以上的火流星稱為「超級火流星」[1][4]。
地質學
地質學家比天文學家更常使用火流星這個名詞[來源請求];在地質上它標示出巨大的撞擊坑。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伍兹霍尔海岸和海事科學中心通常使用火流星這個詞來描述形成巨大撞擊坑的天體,而無須知道其組成(例如,是否是一顆岩石或金屬的小行星,還是冰彗星)[2]。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
| 隕石... | |
---|
| 分類 | By 類型, class, clan, group and grouplet | | |
---|
| | | |
---|
| | |
---|
| |
- Mare basalts
- Impact breccia
- (分類: on Earth, on Moon)
|
---|
| | |
---|
|
---|
| |
- IIE
- IC
- IIAB
- IIC
- IID
- IIG
- IIIAB
- IIIE
- IIIF
- IVA
- IVB
- (分類)
|
---|
| |
- 石鐵隕石(Pallasite)
- 中隕鐵(Mesosiderite)
- (list)
|
---|
|
---|
| 構造 | |
---|
| 已废弃的分类 | |
---|
|
---|
| 礦物學和 岩石學 |
- 特性
- Minerals
- 隕鐵
- extraterrestrial materials
- Ca–Al-rich inclusion
- 圖案
- 顆粒
- CI1 fossils
|
---|
| 分類 |
- Meteorites by
- Organisations
- Journals
- Awards
- People
|
---|
| |
|
|
---|
| 主要議題 | |
---|
| 防禦 | |
---|
| 空間探測器 | |
---|
| NEO追踪 | |
---|
| 組織 | |
---|
| 潛在威脅 | |
---|
| 電影/視頻 |
- (1916) 《世界末日》
- (1951) 《當世界開始毀滅》
- (1962) 《妖星哥拉斯》
- (1968) 《伽马3号 宇宙大作战》
- (1968) 《The Paradise Syndrome》
- (1978) 《A Fire in the Sky》
- (1979) 《地球浩劫》
- (1995) 《NOVA: Doomsday Asteroid》
- (1997) 《地球末日》
- (1998) 《末日救未來》
- (1998) 《絕世天劫》
- (1999) 《終極世界》
- (2004) 《末日冰封》
- (2006) 《太空浩劫》
- (2007) 《巨型彗星:撞击之后》
- (2009) 《Impact》
- (2009) 《NOVA: Last Extinction》
- (2010) 《隕石末日》
- (2010) 《HORIZON: Asteroids–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 (2011) 《世紀末婚禮》
- (2013) 《NOVA: Meteor Strike》
- (2013) 《NOVA: Asteroid: Doomsday or Payday?》
- (2015) 《Impact Earth》
- (2021) 《千萬別抬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