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不滅
神州不滅(日语:しんしゅうふめつ)的意思是「神州是不滅(永存)的」,在日本他的源頭被認為是水戶學的尊王論等,特別是從昭和到太平洋戰爭結束爲止,作爲軍部的口號被使用。
历史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末期,藤田東湖稱其爲「神州何君,萬古仰天皇」,「支那」是以革命爲主體的國家,有王朝交替,所以「精神觀念」也有變動,但日本擁有萬世一系的皇室,永遠不變,所以「精神觀念」也沒有變動,這就是日本民族的特徵。藤田東湖認爲,「正氣」一般是道義上的,特殊上是忠義的,而且彙集了「正氣」精髓的「神國日本」的皇風向世界擴散,皇室的御聖德也等於太陽。[1]藤田東湖的《正氣歌》對吉田松陰和明治的廣瀨武夫也產生了影響。[2]平田篤胤的思想與水戶學的勤皇思想相結合,在幕末掀起了「神州不滅」的思想。[3]
明治以后
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由萬世一系的所统治,天皇是神圣的。
直到昭和及太平洋戰爭結束爲止,軍部還廣泛使用了「神國日本」、「神州不滅」等具有民族主義、精神主義、宗教等傾向的口號。另外,作爲「神州不滅」的理由,日本是神國,國家危機時與元寇一樣,會刮神風,還組織了神風特別攻擊隊。
戰局陷入絕望的1944年以後,「國體守護」成爲政府和軍部最重要的課題。1945年8月15日玉音廣播中使用的《大東亞戰爭終結詔書》中記載了「神州之不滅信」相信神州的不滅)。另外,阿南惟幾在遺書中記載了「確信神州不滅」。
在 1945 年的日本宪法中,天皇被定义为「国家的象征」,并没有提及天皇的连续继承或神圣性。
批评
神風特攻的飛行員,吉田節恆在日記中寫道:「德國投降、意大利被淘汰後,日本孤軍奮戰,與全世界作戰的情況下真的可以說日本不敗、神州不滅嗎?」[4]
佐藤友之在著作中寫道,「神州之不滅」原封不動地與天皇神話相聯繫,天皇制維持於臣民的犧牲之上,因國家權力的運用而被強行引入幻想中的臣民遭受了巨大的犧牲。[5]
荻野貞樹在著作中介紹了多田南嶺引用日本書紀批評日本神道學者「並非只有我們大日本才是神國」的事情,並寫道:「日本的右翼只有日本是神州,左翼說日本不是神州,但各民族都有神話,各自都是神國。」[6]
參考
- ^ 高須芳次郎『水戸学派の尊皇及び経綸』(1936年、雄山閣)p417-422
- ^ 高須芳次郎『水戸学派の尊皇及び経綸』(1936年、雄山閣)p417-422
- ^ 高須芳次郎『水戸学派の尊皇及び経綸』(1936年、雄山閣)p417-422
- ^ 吉田節恒『翼のない特攻搭乗員の物語』(2001年、文芸社)p273
- ^ 佐藤友之『昭和天皇下の事件簿』(2001年、現代書館)p424
- ^ 萩野貞樹『歪められた日本神話』(2004年、PHP研究所)p94-96
相關條目
|
---|
思想・政策方針 | | |
---|
天皇 | |
---|
象徴 | |
---|
政治 | |
---|
身分 | |
---|
政府 | | |
---|
| |
---|
| |
---|
|
- 大审院 - 控訴院 - 地方裁判所(民事地方裁判所和刑事地方裁判所) - 區裁判所
- 地方法院
- 高等法院
|
---|
其他 | |
---|
|
---|
軍事 | |
---|
歴史 | |
---|
宗教 | 律法、制度及思想 | |
---|
神社(宮) | |
---|
機構 |
- 神祇省 → 教部省 → 社寺局
- 大教院 → 神道事務局
- 神社局 → 神祇院
- 日本大學皇道學院
- 全國神職會
- 皇典講究所
|
---|
|
---|
經濟 | |
---|
文教 | 法令、方針 | |
---|
學術機構 | |
---|
高等教育 | 師範學校 | |
---|
專門學校 |
- 女子專門學校
- 醫學專門學校
- 藥學專門學校
- 外事専門學校
- 藝術專門學校
- 宗教專門學校
|
---|
高等學校 |
- 高等中學校
- 高等商業學校
- 高等工業學校
- 高等農林學校
- 高等商船學校
|
---|
|
---|
中等教育 | |
---|
初等教育 | |
---|
|
---|
領域 | |
---|
相關設施 | |
---|
- 1:包含屬地、租借地和國際聯盟託管地。
- 2:「外地」之概念出於《共通法》第一條「於本法稱地域,謂内地、朝鮮、臺灣,又關東州。前項之内地,包含樺太」。
- 3:根據《敕令第124号關於樺太之郡町村編制件》編入為外地,直到1942年才因畫歸日本內務省管轄且適用國內法從而成為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