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
高胡,高音二胡的簡稱,又叫粵胡,是一種弓弦樂器,於1920年代由司徒夢巖及其學生呂文成創制,取代了二弦的位置,成為廣東音樂和粵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高胡的琴筒比二胡小,皮膜和音窗通常是圓形,定弦是G4到D5,比二胡高四度。高胡是坐著演奏,大腿夾住皮膜和音窗以控制音色、音量,並能減少狼音。演奏時皮膜向右,弓毛置於兩弦之間,弓桿置於外側。高胡的音色比二胡清澈明麗,因此常用於演奏歡快明媚的曲。
高胡原用於廣東音樂,為滿足模仿管弦樂團的民樂團對高音域弓弦樂器的需求,與二胡、中胡、板胡、大提琴(或革胡)和低音提琴(或低音革胡)組成弓弦樂器組。
高胡演奏家
- 陈国产(1963年)
- 呂文成(1898年-1981年)[1]
- 劉天一(1910年-1990年)[2]
- 甘尚時(1931年-)
- 余其偉(1953年-)[3](中文)
- 高潤鴻(1974年-)(粵劇拍和、粵樂)
高胡作品
- 呂文成
- 易劍泉
- 《鳥投林》
- 任光
- 《彩雲追月》
- 劉天一
- 《魚游春水》
- 林韻
- 《春到田間》
- 喬飛
- 《珠江之戀》
- 《思念》
- 劉學軒
- 《送別》
- 蔣才如
- 《涼山的春天》
- 譚盾
- 《火祭》
- 劉錫津
- 《魚尾獅傳奇》
參考資料
- 黃日進,《廣東音樂:高胡曲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出版,ISBN 7-103-01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