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16号
任务类型 | 金星轨道器 |
---|---|
运营方 | 苏联科学院 |
国际卫星标识符 | 1983-054A |
衛星目錄序號 | 14107 |
任務時長 | 整体寿命: 1年1个月 金星期间: 9个月 |
航天器属性 | |
航天器类型 | 4V-2 |
制造方 | 拉沃奇金设计局 |
發射質量 | 5,300公斤(11,700英磅) |
乾質量 | 4,000公斤(8,800英磅) |
任務開始 | |
發射日期 | 1983年6月7日世界时2点32分 |
运载火箭 | 质子K型/D-1 |
發射場 | 拜科努尔 200/40 |
任务结束 | |
最後通信 | 1985年6月13日[1] |
軌道參數 | |
参照系 | 金星 |
半長軸 | 45,632.0公里(28,354.4英里) |
近金星點 | 7,081公里(4,400英里) |
遠金星點 | 72,079公里(44,788英里) |
傾角 | 92.5 度 |
週期 | 24 小时 |
金星軌道器 | |
入軌 | 1983年10月 11日 |
軌道 | 243 |
金星16号(俄语:“Венера-16”,英語:Venera 16,意为“金星16号”)是前苏联发射到金星的航天器。该无人轨道飞行器将使用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绘制金星表面的地图。这艘航天器与金星15号完全相同,都为早期金星计划探测器的升级型。1985年6月13日接收到了该飞船的最后一次数据,当时它对地球发往维加1号飞船的信号作出了回应。
任务概述
金星16号于1983年6月7日世界时2点32分发射升空,并于1983年10月11日抵达金星轨道。航天器处于近极轨道,近拱点距北纬62°处小于1000公里,远拱点~65000公里,轨道倾角~90°,轨道周期~24小时。 在为期8个月的测绘作业中,它与金星15号一起对北极至北纬约30°(即约25%的金星表面)的区域进行了成像。
航天器结构
“金星16号”和金星15号飞船完全相同的,都是对金星9号和金星14号探测器轨道器作部分改进而来。每艘航天器由一个5米(16英尺)长的圆筒和一端安装了直径0.6米(2.0英尺)、高1.4米(4.6英尺)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抛物面碟形天线构成。直径1米的无线电测高仪抛物面碟形天线也位于这一端。无线电测高仪天线的电轴与圆筒轴线对齐,而合成孔径雷达的电轴则偏离航天器轴线10度。在成像过程中,无线电测高仪将与金星中心(局部垂直)对齐,而合成孔径雷达则以10度的角度向外扫描。圆筒另一端凸起部分用来存放燃料箱和推进装置,两块方形太阳能电池像翅膀般从圆柱体两侧伸出,一具2.6米(8.5英尺)的无线电碟形天线也连接在圆筒的侧面。每艘飞船的质量为4000公斤(8800磅)。 金星16和15号都配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在这一任务中雷达非常必要,因为没有其他东西能穿透金星的稠密的云层,同时探测器也安装了一部电脑保所有图像电脑。 探测器仪器和实验清单:
为抵达金星,金星16号被发射到日心轨道上,近日点0.71天文单位,远日点为1.01天文单位,轨道离心率0.17,轨道倾角2.3度,轨道周期为293天。
另请参阅
参考文献
- ^ Siddiqi, Asif A. Beyond Earth: A Chronicle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1958–2016 (PDF). The NASA history series second. Washington, DC: NASA History Program Office. 2018: 160 [2020-12-19]. ISBN 9781626830424. LCCN 2017059404. SP2018-404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