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凯 (三国)
陸凱 (三國) | |||||||||
---|---|---|---|---|---|---|---|---|---|
左丞相 | |||||||||
國家 | 東漢、孫吳 | ||||||||
時代 |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 | ||||||||
主君 | 孫權、孫亮、孫休、孫晧 | ||||||||
姓名 | 陸凱 | ||||||||
字 | 敬風 | ||||||||
封爵 | 都鄉侯→嘉興侯 | ||||||||
籍貫 | 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 ||||||||
世系 | 吳郡陸氏 | ||||||||
出生 | 漢獻帝建安三年 198年 | ||||||||
逝世 | 吳末帝建衡元年 269年 | ||||||||
| |||||||||
著作 | |||||||||
《太玄经注》(已佚) 《吴先贤传》四卷(已佚)[1] 《陆凯集》五卷(已佚) | |||||||||
陸凱(198年—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陸遜族子。三國时孫吳後期重臣,官至左丞相。
生平
孫權時期
黃武初年(222年-224年)曾先後擔任永寧長、諸暨長,在兩地都有政绩。後出任建武都尉,開始領兵。[2]但即使身居武職,陸凱依然保持著讀書的習慣。领兵,但身任武职的他仍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尤其喜爱揚雄所撰的《太玄經》一書,曾為此書作注。[3]
赤烏五年(242年,魏正始三年,蜀延熙五年),孫權封陸凱為儋耳太守,令他與与將軍聶友率軍三萬進攻朱崖(今雷州半島一帶)、儋耳(今海南島)兩地,戰後於朱崖設郡(郡治今廣東省徐聞縣),陸凱因功升為建武校尉。[4][5]
赤烏十三年(250年,魏嘉平二年,蜀延熙十三年)十二月,魏將王昶、州泰、王基攻侵犯江陵(今湖北市荊州市),吳國守將朱績被擊敗,孫權派遣陸凱和將軍戴烈前往增援,但無功而返。[6][7]
孫亮、孫休時期
五凤二年(255年,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陆凯率军赴零陵(郡治今湖南省永州市)讨伐山贼陈毖,成功将陈毖斩杀,因功封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同年又轉為武昌右部督。[8]
同年春正月,魏淮南守將毌丘儉、文欽率軍西進,討伐魏國權臣司馬師,與司馬師大軍在樂嘉(今河南省商水縣東)交戰。閏正月,吳國丞相孫峻、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等趁机率軍襲擊壽春(今安徽省壽縣),陸凱也受命率軍前往。結果吳軍剛走到東興(今安徽省含山縣西南),就聽說毌丘儉、文欽已經失敗,後來文欽率淮南殘軍數萬人投奔吳國,吳軍與魏軍交戰,互有勝負。[9][10]戰後,陆凯又升為荡魏将军、绥远将军。[11]
永安元年(258年,魏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十月,孙休继位,陆凯升為征北将军,假节,遥领豫州牧。[12]
孫皓時期
元兴元年(264年,魏咸熙元年)七月,孙皓继位,大行奉賞,陆凯被拜為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今湖南省岳陽市),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13]甘露元年(265年,晉泰始元年),孫皓遷都武昌。這一年,晉國取代了曹魏。
寶鼎元年(266年,晉泰始二年),先前派往晉國的使臣丁忠回到武昌,告訴孫皓晉國疏於防備,勸他趁機襲取弋阳郡(郡治今河南省潢川縣西)。孫皓向群臣徵求意見,陸凱表示了堅決的反對,孫皓表面上聽從了陸凱的意見並未出兵,但最後還是與晉國絕交了。[14]八月,孫皓分置左、右丞相,陸凱出任為左丞相,右丞相則是孫皓的親信萬彧。[15]次年春,孫皓改派右丞相萬彧代替陸凱鎮守巴丘。
陸凱擔任丞相期間,多次上疏直諫,言詞激烈之時,甚至將孫皓與古代亡國的暴君桀、紂相提並論。陸凱反對孫皓的窮兵黷武、苛政酷刑、奢侈享樂,建議他任用賢能,與民休養。同時他自身通曉卜筮,曾利用民謠、天象勸說迷信的孫皓還都建業。據說陸凱曾試圖與右大司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合謀廢掉孫皓,後因左將軍留平反對而放棄。[16]
建衡元年(269年,晉泰始五年),陸凱身患重病,孫皓派中書令董朝詢問他還有什麼要說的,陸凱表示何定和奚熙這些人都不值得依賴,勸孫皓重用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脩、陸喜、陸抗。[17]同年十一月,陸凱病逝,享年七十二歲。[18]
孫皓對陸凱屢次拂逆他的旨意早就有所不滿,何定也多次讒言中傷陸凱。但礙於陸凱的身份和他家族勢力的龐大,孫皓對他始終有所忌憚。[19]等到陸凱死後,孫皓便將陸凱在外領兵的兒子陸祎召回;在陸家另一位重臣陸抗於鳳凰三年(274年,晉泰始十年)去世後,孫皓於天册元年(275年,晉咸寧元年)下令將陆凯全家流放到建安(今福建省福州市)。[20]
評價
- 陳壽評曰:“潘濬公清割斷,陸凱忠壯質直,皆節概梗梗,有大丈夫格業。”(《三国志·吴书·潘濬陸凱传第十六》)
- 陸機:“大司馬陸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陸凱以謇諤盡規,而施績、範慎以威重顯,丁奉、鐘離斐以武毅稱,孟宗、丁固之徒為公卿,樓玄、賀劭之屬掌機事,元首雖病,股肱猶良。”(《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第三》裴松之注引《辨亡論》)
家庭
兄弟
儿子
- 陆祎,太子中庶子,後被流放
孙子
- 陆仰,吏部郎[22]
曾孙
- 陆伊,扬州主簿[22]
玄孙
注释
- ^ 《初學記·卷第十七》存留三人,分別是故揚州別駕從事戴矯、顧承、和上虞令史胄。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兵。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雖統軍眾,手不釋書。好《太玄》,論演其意,以筮輒驗。
- ^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赤烏五年)秋七月,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誅珠崖、儋耳。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朱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
- ^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昶詣江陵,賊大將施績夜遁入江陵城,追斬數百級。昶欲引至平地與合戰,績果追軍,與戰,克之。績遁走。
- ^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赤烏十三年)十二月,魏大將軍王昶圍南郡,荊州刺史王基攻西陵,遣將軍戴烈、陸凱往拒之,皆引還。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五鳳二年,討山賊陳毖於零陵,斬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將軍,封都鄉侯,轉為武昌右部督。
- ^ 《三國志·吳書·孫綝傳》:二年春正月,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前將軍文欽以淮南之眾西入,戰于樂嘉。閏正月壬辰,峻及驃騎將軍呂據、 左將軍留贊率兵襲壽春,軍及東興, 聞欽等敗。壬寅,兵進於橐皋,欽詣峻降,淮南余眾數萬口來奔。魏諸葛誕入壽春,峻引軍還。二月,及魏將軍曹珍遇于高亭,交戰,珍敗績。留贊為誕別將蔣班所敗於菰陂,贊及將軍孫楞、蔣修等皆遇害。三月,使鎮南將軍朱異襲安豐,不克。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與諸將共赴壽春。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還,累遷蕩魏、綏遠將軍。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孫休即位,拜征北將軍,假節領豫州牧。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孫晧立,遷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
- ^ 《資治通鑒·晉紀一》:丁忠說吳主曰:“北方無守戢之備,弋陽可襲而取。”吳主以問群臣,鎮西大將軍陸凱曰:“北方新并巴、蜀,遣使求和,非援於我也,欲蓄力以俟時耳。敵勢方強,而欲徼幸求勝,未見利也。”吳主雖不出兵,然遂與晉絕。
- ^ 《三國志·吳書·孫晧傳》:以陸凱為左丞相,常侍萬彧為右丞相。
- ^ 《三國志·吳書·孫晧傳》:或曰寶鼎元年十二月,凱與大司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謀,因晧謁廟,欲廢晧立孫休子。時左將軍留平領兵先驅,故密語平,平拒而不許,誓以不泄,是以所圖不果。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建衡元年,疾病,晧遣中書令董朝問所欲言,凱陳:“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國事。奚熙小吏,建起浦裏田,欲複嚴密故跡,亦不可聽。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願陛下重留神思,訪以時務,各盡其忠,拾遺萬一。
- ^ 《三國志·吳書·孫皓傳》:(建衡元年)十一月,左丞相陸凱卒。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初,晧常銜凱數犯顏忤旨,既以重臣,難繩以法,又陸抗時為大將在疆埸,故以計容忍。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弟胤傳》:天策元年,(陸胤子式)與從兄禕俱徙建安。
-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 ^ 22.0 22.1 22.2 《世说新语注·文学第四·82》:陆氏谱曰:“退字黎明,吴郡人。高祖凯,吴丞相。祖仰,吏部郎。父伊,州主簿。退仕至光禄大夫。”
参考资料
-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三國志·吳書·孫晧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三國志·吳書·孫靜傳》 陳壽著、裴松之注
- 《資治通鑒•晉紀一》 司馬光著、胡三省注
- 《全三國文·卷六十九》
外部連結
- 《三國志·吳書·陸凱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官衔 | ||
---|---|---|
前任: 諸葛恪 |
孫吳太傅 250年—253年 |
繼任: 太傅張布 |
前任: 丞相濮陽興 |
孫吳左丞相 266年—269年 |
繼任: 丞相張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