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加坡大選
由這張「2006年新加坡大選各政黨競爭選區分佈圖」可以看出不同選區的參選情況。人民行動黨在全國選區議席都提名候選人角逐,84席當中的37席於「選舉登記提名日」當天自動當選(藍色),原因是無其他參選對手。真正的競爭選區是剩下的47席,分別由新加坡工人黨(黃色)、新加坡民主聯盟(紅色)和新加坡民主黨(綠色)對壘人民行動黨。 2006年新加坡大選的投票程序已於該年5月6日當地時間下午8時結束,計有122萬名選民投票,投票率較上屆高。選舉結果於當地時間下午10時公布,人民行動黨贏得國會84議席中的82席,也是自李顯龍任該黨秘書長和該國內閣總理以來的首次勝利。
在這次選舉中,執政人民行動黨總得票率為66.6%,較上屆全國大選減少,看得出反對陣營的支持度穩定上升。然而,由於新加坡選舉制度設計的關係,反對陣營的得票率與當選席次產生相當大的懸殊,在33.3%得票率下,只拿下後港和波東巴西兩個單選區 (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 ) 議席,分別由新加坡工人黨的劉程強以及新加坡民主聯盟的詹時中當選。
在選舉登記提名日當天,行動黨已經獲得37席。因為有許多選區並無在野黨參選,在無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這37席「自動當選」(Walkover)。這些「同額競選」的席次來自其中7個集選區 (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 ,因為在野黨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足夠參選人在這幾個選區「團隊競選」;即使湊足人數,也是急就章的結果,參選人素質難與「行動黨」抗衡。而且在野黨資源少、力量小,加上政府及執政黨的打壓,所以在集選區「團隊競選」情況下,讓在野黨處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動黨在公布本屆新選區劃分兩個月後旋即舉行大選。
其他參選的政黨還有徐順全領導的新加坡民主黨。
參考資料
新加坡選舉及公投 |
---|
大選 | |
---|
補選 | - 1948年
- 1952年
- 1957年
- 1961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70年
- 1977年
- 1979年
- 1981年
- 1992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6年
|
---|
總統選舉 | 間接選舉 | - 1967年
- 1970年
- 1974年
- 1978年
- 1981年
- 1985年
- 1989年
|
---|
直接选举 | |
---|
|
---|
市政委員會選舉 | - 1889年
- 1890年
- 1891年
- 1892年
- 1893年
- 1894年
- 1895年
- 1896年
- 1897年
- 1898年
- 1899年
- 1900年
- 1901年
- 1902年
- 1903年
- 1904年
- 1905年
- 1906年
- 1907年
- 1908年
- 1909年
- 1910年
- 1911年
- 1949年4月
- 1949年12月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7年
- 1958年
|
---|
公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