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英格玛·伯格曼
|
---|
|
執導電影 |
- 《危機》(1946)
- 《带雨伞的男人》(1946)
- 《开往印度之船》(1947)
- 《黑暗中的音乐》(1948)
- 《爱欲之港》(1948)
- 《牢獄》(1949)
- 《三个陌生的情人》(1949)
- 《喜悅》(1950)
- 《不能在此发生》(1950)
- 《夏日插曲》(1951)
- 《女人的期待》(1952)
- 《莫妮卡》(1953)
- 《小丑之夜》(1953)
- 《恋爱课程》(1954)
- 《花都绮梦》(1955)
- 《夏夜的微笑》(1955)
- 《第七封印》(1957)
- 《野草莓》(1957)
- 《生命的门槛》(1958)
- 《魔術師》(1958)
- 《處女之泉》(1960)
- 《魔鬼的眼睛》(1960)
- 《穿過黑暗的玻璃》(1961)
- 《冬之光》(1963)
- 《沉默》(1963)
- 《這些女人》(1964)
- 《假面》(1966)
- 《狼的時刻》(1968)
- 《羞恥》(1968)
- 《祭典》(1969)
- 《安娜的情欲》(1969)
- 《紅杏》(1971)
- 《呼喊与细语》(1972)
- 《婚姻生活》(1973)
- 《魔笛》(1975)
- 《面對面》(1976)
- 《蛇蛋》(1977)
- 《秋光奏鳴曲》(1978)
- 《傀儡生涯》(1980)
- 《芬妮和亚历山大》(1982)
- 《排演之后》(1984)
- 《被祝福的那个》(1986)
- 《在小丑面前》(1997)
- 《夕陽舞曲》(2003)
|
---|
編劇電影 |
- 《折磨》(1944)
- 《长相思》(1947)
- 《伊娃》(1948)
- 《當城市沉睡時》(1950)
- 《離婚》(1951)
- 《最后一对夫妇》(1956)
- 《遊樂園》(1961)
- 《謊言》(1970)
- 《善意的背叛》(1992)
- 《礼拜日的孩子》(1992)
- 《私密告解》(1996)
- 《狂情錯愛》(2000)
|
---|
紀錄片 |
- 《法罗文献1969》(1970)
- 《芬妮和亚历山大的诞生》(1984)
|
---|
短片 |
- 《丹尼爾》(1967)
- 《卡琳的面孔》(1986)
|
---|
電視 |
- 《斯利曼先生來了》(1957)
- 《威尼斯人》(1958)
- 《狂犬病》(1958)
- 《映画创造者》(2000)
|
---|
相關 |
- 伯格曼週
- 《英格瑪·伯格曼拍電影》
- 《鴿子》
- 《英格瑪·伯格曼的誘惑》
- 英格瑪·伯格曼獎
- 《英格瑪·伯格曼電影輯》
|
---|
- 如何控制本模板的显示状态
- 使用
{英格玛·伯格曼|state=collapsed}
使本模板显示为折叠(隐藏)状态。
- 使用
{英格玛·伯格曼|state=expanded}
使本模板显示为展开(显示)状态。
- 使用
{英格玛·伯格曼|state=autocollapse}
使本模板仅在页面上有其他相同类型的模板时,显示为折叠(隐藏)状态。
- 除非另有设定(请见模板代码内的
|state=
参数),autocollapse
为默认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