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地行星
似地行星(英語:Earth analog)又被稱為第二地球(second Earth),是指環境條件與地球相似的太陽系外行星或系外衛星。要與地球環境相似,似地行星必須在特定距離繞行恆星,又被稱為古迪洛克行星。天體生物學家和天文學家對似地行星存在的可能性特別感興趣,因為假若行星與地球環境條件相似,便有可能存在複雜的外星生命。因此,似地行星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哲學、科學幻想小說和流行文化中推測和傳達的主題。太空移民的提倡者也一直在尋找類似地球的定居點。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可能會藉由地球化改造工程,人工製造出類似地球的環境。
發展情況
在對太陽系外行星進行科學搜尋和研究之前,人們就已經藉由哲學和科幻小說爭論似地行星的可能性。哲學家認為,宇宙如此之大,某處必定存在著一顆與地球幾乎相同的行星。依照平庸原理,指出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應該在宇宙中很常見;不過地球殊異假說則認為似地行星其實極為罕見。迄今為止,人們已經發現的數千個太陽系外行星系統,均與太陽系截然不同,這樣的發現成果支持地球殊異假說。
2013年11月4日,天文學家報告稱,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任務的數據,可能有多達400億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剛好在銀河系內類太陽恆星和紅矮星的適居帶內[1][2]。根據統計,距離地球最近的似地行星預計距離地球12光年以內[1][2]。2020年9月,天文學家根據天體物理參數、及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生命的生命歷史,從4,000多顆已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中確定24顆超級適居行星(比地球更好的行星)[3] 。
2023年1月11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科學家報告探測到一顆似地太陽系外行星LHS 475 b,這也是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4]。
參考資料
- ^ 1.0 1.1 Overbye, Dennis. Far-Off Planets Like the Earth Dot the Galaxy.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4, 2013 [November 5,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 ^ 2.0 2.1 Petigura, Erik A.; Howard, Andrew W.; Marcy, Geoffrey W. Prevalence of Earth-size planets orbiting Sun-like sta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 November 2013, 110 (48): 19273–19278. Bibcode:2013PNAS..11019273P. PMC 3845182
. PMID 24191033. arXiv:1311.6806
. doi:10.1073/pnas.1319909110
.
- ^ Schulze-Makuch, Dirk; Heller, Rene; Guinan, Edward. In Search for a Planet Better than Earth: Top Contenders for a Superhabitable World. Astrobiology. 18 September 2020, 20 (12): 1394–1404. Bibcode:2020AsBio..20.1394S. PMC 7757576
. PMID 32955925. doi:10.1089/ast.2019.2161
.
- ^ Chow, Denise. James Webb Telescope finds its first exoplanet - The planet is almost the same size as Earth, according to a research team led by astronomers at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 NBC News. 11 January 2023 [12 Januar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1).
|
---|
學科 | |
---|
主要议题 | |
---|
行星適居性 | |
---|
太空 任务 | 地球轨道 |
- Biolab
- Bion
- BIOPAN
- Biosatellite program
- ERA
- EXOSTACK
- 月球微型生态系统
- EXPOSE
- O/OREOS
- OREOcube
- Tanpopo
|
---|
火星任务 | |
---|
彗星和 小行星 | |
---|
规划中 | |
---|
提议中 | |
---|
已取消 |
- Astrobiology Field Laboratory
- 小獵犬3號
- Living Interplanetary Flight Experiment
- Mars Astrobiology Explorer-Cacher
- 類地行星發現者
|
---|
|
---|
机构 和方案 |
- 英国天体生物学会
- Astro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xploring Planets
- 突破倡議
- 卡尔萨根研究所
- 欧洲天体生物学网络协会
- 美国宇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
- Nexus for Exoplanet System Science
- 海洋世界探索计划
- 西班牙天體生物學中心
|
---|
|
|
---|
|
主要议题 | | |
---|
類型 | |
---|
形成 和 演化 | |
---|
系統 | |
---|
宿主恒星 | |
---|
偵測法 |
- 天体测量学
- List of directly imaged exoplanets
- 微引力透镜
- List of exoplanets detected by microlensing
- 偏振测量
- List of exoplanets detected by timing
- 都卜勒光譜學
- List of exoplanets detected by radial velocity
- List of transiting exoplanets
- 凌日時間變分法
|
---|
適居性 |
- 天體生物學
- Astrooceanography
- 適居帶
- 似地行星
- 地球相似指數
- 地外液態水
- Galactic habitable zone
- Habitability of binary star systems
- Habitability of F-type main-sequence star systems
- 橙矮星系統適居性
- 天然卫星的适居性
- Habitability of neutron star systems
- Habitability of red dwarf systems
- Habitability of yellow dwarf systems
- Habitable zone for complex life
- 适居太阳系外行星目录
- 托林
- 超級適居行星
|
---|
目录 | |
---|
列表 |
- 系外行星系统
- 系外行星
- 系外行星之最
- List of exoplanet firsts
- 確定存在的
- 不確定存在的
- 最大的系外行星
- 开普勒
- List of exoplanets discovered by the Kepler space telescope: 1–500
- List of exoplanets discovered by the Kepler space telescope: 501–1000
- List of exoplanets discovered by the Kepler space telescope: 1001–1500
- List of exoplanets discovered by the Kepler space telescope: 1501–2000
- K2
- 潜在适居
- 最近类地系外行星
- 近地系外行星
- 合适名称
|
---|
任務 | |
---|
其他 |
- 卡尔·萨根研究所
- 太阳系外行星的命名规则
- 位相曲線
- Exoplanetary Circumstellar Environments and Disk Explorer
- 銀河系外行星
- 科幻作品中的太陽系外行星
- Geodynamics of terrestrial exoplanets
- 小行星半径间隙
- Nexus for Exoplanet System Science
- 球狀星團的行星
- 海王星沙漠
- 科幻小说中的行星
- 薩達斯基氣態巨行星分類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