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圣
嗣圣
| ||
政权 | 大唐 | |
君主 | 李哲 太后武氏 | |
历时 | 1个月 [註 1] | |
|
---|
嗣圣[註 2](684年1月23日—2月27日),是唐中宗李哲[註 3] 第一次在位时所改的唯一的年号[註 4],使用时间共计2个月不到。由于该年号使用期间武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实际大权,所以有些史书把它作为武则天的年号[註 5],不过大部分史书还是把它作为唐中宗的年号[註 6]。该年号仅仅使用1个月又6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六,684年2月26日)后,唐中宗就因一句戏言被母后武则天抓住把柄而废黜,第二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七,684年2月27日)唐睿宗继位,改元文明,“嗣圣”年号随之废止。
“嗣圣”年号的废止和“文明”年号的建立,标志着武则天“圣衷独断”的时代开始,始称“则天朝”[註 7]。
建年号
弘道元年十二月初四丁巳日(683年12月27日),天皇[註 8](唐高宗)李治在东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宫贞观殿驾崩。过了两天,即弘道元年十二月初六己未日(683年12月28日),皇太子李哲在先帝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唐中宗。同年十二月十一甲子日(684年1月3日),中宗正式受册为皇帝,尊母亲、天后[註 9] 武氏(即武则天[註 10])为皇太后(以下称“太后”),太后遂于当日临朝称制[註 11]。
第二年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註 12](684年1月23日)改元嗣圣。嗣,继承;圣,圣人、先圣、圣王、圣帝,指先帝唐高宗;“嗣圣”即继承先帝遗志的意思。
大事记
中宗一戏言
弘道二年春正月初一甲申日元旦(公元684年1月23日),改年号为嗣圣,大赦天下。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把韦皇后的父亲[註 13]韦玄贞的职位从普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安岳县)参军提升为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阳县)刺史。
正月初十癸巳日(684年2月1日),任命左散骑常侍韦弘敏[註 14] 为太府寺卿[註 15](九卿之一)、同中书门下三品(相当于宰相级别),接替于去年十二月三十除夕(684年1月22日)被罢免的宰相郭正一[註 16]。
同年,杞王兼沔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刺史李上金、鄱阳郡王兼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刺史李素节以及义阳(随驸马权毅在袁州做刺史,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市)、宣城(随驸马王勖在颖州做刺史,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市)两位公主得知父皇高宗的讣告后,从外地赶赴东都洛阳[註 17]奔丧。左武卫将军检校[註 18]左羽林将军黑齿常之升迁为左武卫大将军。
唐中宗想把国丈韦玄贞再从豫州刺史提升为侍中(门下省长官、宰相中的第二位)[註 19],还想封自己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中书令(中书省长官、首席宰相)裴炎据理力争,坚持认为不可。中宗发怒,对左右侍臣说道:“我就算把整个天下让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难道就稀罕一个侍中的职位吗?!”[註 20] 裴炎害怕了,退出后把此事向太后禀报,两人便密谋定下了废黜中宗、另立新帝的计划。
武后废中宗
嗣圣元年二月初六戊午日(公元684年2月26日),太后驾临东都洛阳的皇宫正殿——洛阳宫乾元殿,召集百官。中书令裴炎与原北门学士成员中的三人——中书侍郎刘祎之、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将军程务挺和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将军张虔勖率兵进入大殿,宣太后之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把废帝扶下殿。废帝问道:“我有何罪?”太后道:“你想把天下让给韦玄贞,怎么会无罪?”[註 21] 于是把废帝囚禁在别的地方,而刚刚当上皇后的韦氏也被废了,家属更被发配岭南。
武后立睿宗
中宗被废后第二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七己未日(公元684年2月27日),太后下令立小儿子、豫王兼洛州牧(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李旦为皇帝[註 22],是为唐睿宗。大小政事取决于太后,让睿宗在别殿居住,不得干预朝政。立豫王妃刘氏为皇后。同一天[註 23],大赦天下,改元文明,“嗣圣”年号被废止。
出生
逝世
- 大唐飞骑十余人:因欲跟随废帝庐陵王李哲而被告发,而后被杀,但时间存疑[註 24]。
其他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无
- 使用同一年号的其他政权及其君主:
- 同名年号:无
纪年
嗣圣 | 元年 |
---|---|
公元 | 684年 |
干支 | 甲申 |
注释
- ^ 按农历计算,年号使用只要跨2个月就算2个月,实际使用1个月又6天。
- ^ 拼音:sì shèng,注音:ㄙˋ ㄕㄥˋ
- '^ 据《唐会要·帝号上》:唐中宗原名李显,仪凤二年十月初三改名李哲,圣历元年九月十五复名显。
- ^ 其先还有沿用先皇唐高宗的弘道年号,但不算中宗所改。
- ^ 《唐会要》、《资治通鉴》、《近事会元》等把“嗣圣”作为武则天的年号。
- ^ 《旧唐书》和《新唐书》没有明确把“嗣圣”算在唐中宗还是武则天名下,但其他大多数历史书籍都把“嗣圣”作为唐中宗的年号
- ^ 《中国全史》、《隋唐五代政治概述》、《中国皇后传》、《正说开朝十二帝》等。
- ^ 天皇是唐高宗李治的称号,自上元元年与武后的“天后”同时开始使用,一直到高宗驾崩;高宗死后的谥号中仍有天皇二字。
- ^ 天后是武则天的称号,自上元元年与高宗的“天皇”同时开始使用,一直到被尊为皇太后;武则天死后的一些谥号中仍有天后二字。
- ^ 武则天不是其本名,是其姓武加上谥号中的则天二字而成,其原名不详,入宫后唐太宗赐号武媚,她在称帝前夕改名武曌(曌是武后自创的则天文字之一,发音、意义同“照”。),而史书中多根据古代女子不称名字的惯例称她为武氏。
- ^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说武太后在中宗皇帝受册当天临朝称制,但《资治通鉴》只说“政事咸取决焉”,没有正式临朝称制,而是在幕后遥控。
- ^ 先帝驾崩,新皇登基,当年不改元,第二年元旦改元乃是惯例。
- ^ 皇后的父亲即皇帝的岳父在民间被称为国丈或皇丈。
- ^ 韦弘敏是韦皇后的同族,按辈分排是皇后的远房叔祖,属杜陵韦氏家族,是关中地区的世家大族。
- ^ 掌管粮食和货币。
- ^ 郭正一由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降为国子监祭酒,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 ^ 整个嗣圣年间,武则天和大唐朝廷都在洛阳。
- ^ 检校,即代理。
- ^ 当时宰相中的第一位、尚书省长官尚书令由于唐太宗担任过该职而长期空缺,实际的第一位是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裴炎,而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则是实际上的第二位。
- ^ 《旧唐书·裴炎传》中的中宗原话:“我让国与玄贞岂不得,何为惜侍中耶?”《新唐书·裴炎传》中的中宗原话:“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三·唐纪十九·则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中的中宗原话:“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三本书虽然记录不同,但意思大同小异。
- ^ 《旧唐书·裴炎传》中的武太后原话:“汝若将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新唐书·裴炎传》中的武太后原话:“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三·唐纪十九·则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中的武太后原话:“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三者大同小异。
- ^ 睿宗此时未受册,直到改元文明的二月十五日(684年3月6日)才受册,正式成为皇帝。
- ^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睿宗继位当天改元,而《资治通鉴》的记载有错误。
- ^ 《资治通鉴》把飞骑被杀之事系于嗣圣年间,但《通鉴》的纪年有问题,故此事在文明年间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 ^ 新罗自真德女王四年(650年),“是岁始行中国永徽年号”,此后一直到935年新罗亡国,都使用中国正统王朝的年号。
参考文献
- 年号相关资料:
- 《中华五千年长历》,气象出版社出版,2002年9月第1版 ISBN 7-5029-3090-6
- 《中国历代年号考》,李崇智著,中华书局出版,2001年1月第2版,第100页 ISBN 710102512021
- 《中日朝三国历史纪年表》,徐红岚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50页 ISBN 7538276193
- 《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陈光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第225-226页 ISBN 7540210311
- 《辞海缩影版·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1版
- 《唐会要》,北宋·王溥编
- 大事记相关资料:
- 其他相关资料:
- 《武则天传》,台湾·雷家骥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11月第1版 ISBN 7-01-003453-2
- 《武则天》,唐浩明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第1版 ISBN 7-80635-999-1
- 《实事求是说帝王——女皇武则天》,吴江著,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第1版 ISBN 978-7-80175-550-6
- 《中国皇后传·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史海阳著,中国人事出版社 ISBN 7-80139-000-8
参见
- 中國年號索引
- 相关人物:
前一年號: 弘道 |
唐朝年号 公元684年 |
下一年號: 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