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侯穌編鐘
晉侯穌編鐘[1]是西周的青銅樂器,鑄於前9世纪中叶,具體年份有爭議,有厲王三十三年、宣王三十三年、宣王十三年等諸說。现多傾向為厲王三十三年。屬于晉獻侯,出土于山西省曲沃縣晉侯墓葬。全套共16件,其中14件為盜墓者盜掘,後由上海博物館從香港的古玩市場購得,现藏上海博物馆;2件為考古發掘出土,現藏山西博物院。
發現過程
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曲村的附近,曾是晋国最早的都城所在地,有九代晋侯及夫人的墓葬。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館長马承源在香港古玩市場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根據銘文命名為“晉侯穌鐘”。1993年初,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古墓進行抢救性发掘,得10数件青铜器,其中2件編鐘的铭文亦為凿刻,形制与14件晉侯穌鐘相同,銘文也可以连缀,证实這16件編鐘原出同墓。
形制
编钟大小不一,最大者高52厘米,最小者高22厘米,皆為甬鐘。
銘文
16件編鐘上均有銘文,為利器刻凿,刀痕明显,共355字。铭文可以连缀,完整记载晋侯稣受命討伐夙夷的過程。
铭文叙述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亲征东国、南国。晋侯稣(左鱼右木)奉命征伐夙夷。晋侯稣率领晋军奋勇作战。周王召见晋侯稣,亲赐马匹、美酒和弓箭。晋侯稣制作这套编钟以弘扬天子美德。
晋侯稣钟铭文所记载的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此外铭文中的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
第15件编钟,刻有“年无疆,子子孙孙”
-
第16件编钟,刻有“永宝兹鐘”
注釋
- ^ 鐘銘“稣”字為左鱼右木。马承源《晋侯稣编钟》,《上海博物馆馆刊》第7期,1996年9月
參考資料
- (中文)晉侯穌編鐘. 上海博物館. [2009-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相关条目
|
---|
|
|
2013年第三批94件(组) |
---|
新石器 时代 | |
---|
夏 | |
---|
商 | |
---|
西周 | |
---|
春秋 | |
---|
战国 |
- 商鞅方升
- 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 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 战国石鼓(1组10只)
- 战国简《金縢》
- 战国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
- 战国楚简《孔子诗论》
|
---|
秦 | |
---|
汉 | |
---|
三国 |
- 吴“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谷仓罐
- 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 吴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 吴皮胎犀皮漆鎏金铜釦耳杯(2件)
|
---|
晋 | |
---|
北朝 |
-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 北朝方格兽纹锦
- 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
- 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
|
---|
隋 | |
---|
唐 |
-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 唐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
-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
-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 唐昭陵六骏石刻(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4幅)
- 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1组)
-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1组)
-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1组)
-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1组)
|
---|
五代 | |
---|
宋 |
-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 北宋官窑弦纹瓶
- 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 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
- 北宋官窑贯耳尊
- 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 北宋灵鹫纹锦袍
- 北宋刻开宝藏本《阿惟越致经》(1卷)
-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30卷)
-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 宋拓西岳华山庙碑册(华阴本)
|
---|
元 |
-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
- 元“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
|
---|
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