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制宪议会
国民制宪议会 Assemblée nationale constituante |
---|
|
 |
|
种类 | |
---|
|
成立 | 1789年7月9日 |
---|
解散 | 1791年9月30日 |
---|
前身 | 國民議會 |
---|
继任 | 国民立法议会 |
---|
议员 | 变化; 共1315人 |
---|
|
变化 |
国民制宪议会(法語:Assemblée nationale constituante)成立于法国大革命第一阶段的1789年7月9日,其前身是法国国民议会。国民制宪议会于1791年9月30日解散,其继承者为国民立法议会。
背景
网球场宣誓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5月6日即陷入僵局。5月11日,第三等级代表独自成立公社。6月12日,公社邀请其他等级代表加入,部分第一等级代表随之予以响应。6月17日,公社自行宣布成立国民议会。第一等级代表因财富与第三等级代表相近,也于6月19日加入。立法议事日程随之展开。
6月20日,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第二等级代表的威胁下,国民议会被迫转移到一个网球场。在此,议会发表了“网球场宣誓”,宣布不制定宪法绝不解散国民议会。7月9日,国民议会更名为国民制宪议会,开始发挥政府的功能并成为宪法的起草者。
1789年夏季议会组织结构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国民制宪议会成为法国政府的实际行政机关。该时期议会的部分领导人包括:
- 保守派
- 雅克·安托万·马里·德卡扎莱斯:贵族代言人
- 让-西弗兰·莫里:教会代言人
- 保王派
- 共和派
|
---|
法蘭西王國 (波旁王朝) | 旧制度時期 | 1789年以前的法國議會 |
---|
三級會議 |
- 1302年
- 1308年
- 1312年
- 1314年
- 1317年
- 1355年
- 1356年
- 1357年
- 1420年
- 1439年
- 1468年
- 1484年
- 1506年
- 1560年
- 1576-1577年
- 1588-1589年
- 1593年
- 1614年
- 1789年
|
---|
法国高等法院
(1789年前) |
- 巴黎
- 多勒-貝桑松
- 土魯斯
- 波爾多-孔東-熱爾-馬爾芒德-拉雷奧勒
- 格勒諾布爾-多菲內
- 第戎-勃艮第
- 布列塔尼-瓦訥-雷恩-南特
- 諾曼第-盧昂
- 普羅旺斯艾克斯
- 東布-里昂-特雷武
- 波城-納瓦拉
- 梅茲-圖勒
- 法蘭德斯-圖爾奈-康布雷-杜埃
- 貝桑松
- 南錫
|
---|
- 法國議員名單
- 法國議會組成列表
- 國王議會
- 法國法院
- 法國審計院
- 相關地點
|
|
---|
法国大革命初期 | |
---|
君主立憲制時期 | |
---|
|
---|
法蘭西共和國 (第一共和國) |
|
---|
法蘭西帝國 (第一帝國) | |
---|
法蘭西王國 (波旁王朝) | |
---|
法蘭西帝國 (百日王朝) | |
---|
法蘭西王國 | 波旁王朝時期 |
- 貴族院(1815年—1830年)
- 眾議院(1815年—1830年)
|
---|
奧爾良王朝時期 |
- 貴族院(1830年—1848年)
- 眾議院(1830年—1848年)
|
---|
|
---|
法蘭西共和國 (第二共和國) |
- 國民制憲議會(1848年—1849年)
- 國民立法議會(1849年—1851年)
|
---|
法蘭西帝國 (第二帝國) |
- 參議院(1852年—1870年)
- 立法團(1852年—1870年)
|
---|
法蘭西共和國 (第三共和國) |
- 國民議會(1871年—1876年)
- 參議院(1876年—1940年)
- 眾議院(1876年—1940年)
|
---|
法蘭西國 |
- 參議院(1940年—1942年)
- 眾議院(1940年—1942年)
- 國民院(1941年—1943年)
|
---|
法蘭西共和國 | |
---|
|
---|
|
重要事件 | 1788年 | |
---|
1789年 | |
---|
1790年 | |
---|
1791年 | |
---|
1792年 | |
---|
1793年 | |
---|
1794年 | |
---|
1795年 | |
---|
1797年 |
- 果月政變(1797年9月4日)
- 第二次拉施塔特会议(1797年12月)
|
---|
1798年 | |
---|
1799年 | |
---|
|
---|
革命戰爭 | 1792年 | |
---|
1793年 | |
---|
1794年 |
- 维莱昂科希战役(1794年4月24日)
- 布盧戰役(1794年4月30日-5月1日)
- 圖爾寬戰役(1794年5月18日)
- 圖爾奈戰役(1794年5月22日)
- 弗勒吕斯戰役(1794年6月26日)
- 舒昂黨人起義
- 阿爾登霍芬戰役(1794年10月2日)
|
---|
1795年 | |
---|
1796年 |
- 洛納托戰役(1796年8月3-4日)
- 卡斯蒂廖内战役(1796年8月5日)
- 泰宁根战役
- 內勒斯海姆戰役(1796年8月11日)
- 安貝格戰役(1796年8月24日)
- 维尔茨堡战役(1796年9月3日)
- 羅韋雷托戰役(1796年9月4日)
- 巴薩諾戰役(1796年9月8日)
- 埃門丁根戰役(1796年10月19日)
- 施林根之战(1796年10月26日)
- 第二次巴薩諾戰役(1796年11月6日)
- 加利亞諾之戰(1796年11月6-7日)
- 阿尔科莱战役(1796年11月15-17日)
- 遠征愛爾蘭(1796年12月)
|
---|
1797年 |
- 布列塔尼海軍集結(1797年1月13日)
- 里沃利會戰(1797年1月14-15日)
- 加的斯灣戰役(1797年1月25日)
- 莱奥本条约(1797年4月17日)
- 新維德之戰(1797年4月18日)
- 坎波福爾米奧條約(1797年10月17日)
|
---|
1798年 | |
---|
1799年 |
- 第二次反法同盟(1798年-1802年)
- 阿卡圍城戰(1799年3月20-21日)
- 奧斯特拉赫戰役(1799年3月20-21日)
- 施托卡赫戰役(1799年3月25日)
- 马尼亚诺战役(1799年4月5日)
- 卡薩諾戰役(1799年4月27日)
- 第一次蘇黎世戰役(1799年6月4-7日)
- 特雷比亞戰役(1799年6月19日)
- 诺维战役(1799年8月15日)
- 第二次蘇黎世戰役(1799年9月25-26日)
|
---|
1800年 | |
---|
1801年 |
- 呂內維爾條約(1801年2月9日)
- 佛羅倫薩條約(1801年3月18日)
- 阿爾赫西拉斯灣之戰(1801年7月8日)
|
---|
1802年 | |
---|
|
---|
軍事將領 | 陸軍 | |
---|
海軍 | |
---|
敵軍 | 奧地利 |
- 约瑟夫·阿尔文齐
- 卡尔大公
- 克莱费特伯爵(為奧地利戰鬥的瓦隆人)
- 弗里德里希·弗莱歇尔·冯·霍策(為奧地利服務的瑞士人)
- 卡尔克罗伊特伯爵
- 帕尔·克赖(為奧地利服務的匈牙利人)
- 朗贝斯克亲王(為奧地利服務的法國人)
- 马克西米利安·巴耶·德·拉图尔(為奧地利服務的瓦隆人)
- 卡尔·马克·冯·莱贝里希
- 鲁道夫·里特·冯·奥托(為奧地利服務的薩克遜人)
- 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约西亚亲王
- 彼得·夸斯达诺维奇
- 罗伊斯-普劳恩亲王
- 约翰·梅萨罗什·冯·索博斯洛(為奧地利服務的匈牙利人)
- 卡尔·菲利普·塞博滕多夫
- 达戈贝尔·冯·乌姆瑟尔
|
---|
英国 | |
---|
荷蘭 | |
---|
普魯士 | |
---|
俄罗斯 | |
---|
西班牙 |
- 路易斯·费尔明·德·卡瓦哈尔
- 安东尼奥·里卡尔多斯
|
---|
|
---|
|
---|
其他派系人物 | |
---|
著名思想家 | |
---|
革命產物 | |
---|